close

中國時報【莊哲權╱台東報導】

「我不敢再用畫面告訴人們那裡有魚,深怕又變成盤中物」,綠島鋼鐵礁原本有大群燕魚優游,但是長期記錄綠島海底生態的李世明卻發現,最近只剩3尾,消失的燕魚,多數進入人們的肚子裡,令人痛心,將於4月9日邀請民眾到綠島發起守護海洋運動。

海底生態記錄者李世明表示,2008年綠島龜灣至大白沙區域成立了台灣第1個「燕魚保護區」,該區燕魚最多時曾有70餘尾,不僅在海中與潛水客共舞,還會浮出海面,與遊客互動,在魚群圍繞中,驚喜連連,成為綠島最夯的生態觀光。

「想不到現在快成為歷史記憶」,李世明說,因為人為獵捕,燕魚數量越來越少,最後1次觀察只剩下3隻,綠島燕魚真的不見了。

他說,綠島現行保護區仍有季節性開放,應考量推廣小範圍、無間期的保護區,全年禁捕,而漁民仍可在其他海域作業;綠島有7成以上人口從事觀光產業,觀光產值遠大於把魚當成佳餚。

為此,一群熱愛海洋的保育人士,將於4月9日下午,邀請大家站出來,推動成立「區域型海洋保護區」畫分守護運動,還給燕魚及其他魚、蝦、貝類一個家。

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何源興指出,春季藻類豐富,草食性為主的燕魚不可能「搬家」,數量銳減與人為捕撈脫不了關係,由於燕魚非保育類,市場價格好,他建議當地人或潛水客,自發性組隊長期保護,才能達到保育效果。



22A0986E8110E037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illiam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